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来吧,孩子 > 第5章

第5章

第三条是一个古老的做法:为孩子讲故事和阅读。讲故事和阅读,这是我的拿手好戏了。本来我自己每天都要阅读,只是我要把我自己一个人的阅读,变成两个人的阅读,而且要选择适合孩子的读物。不过,像《海的女儿》《农夫和金鱼的故事》等等,我也总是百读不厌的。最重要的是,我觉得我要做的,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教育孩子而阅读。我是要给她一个坐拥书城的家庭环境和充满书香的家庭空气。那时候我们的物质条件是那样匮乏,两个人的月薪四个人吃饭。尽管这样,我们还是坚持购买我们喜欢的书籍。好在我做单身汉的时候就已经收藏了好几箱子书籍。最好的是改革开放的到来,我们可以买到许多我们心仪已久的书籍包括漫画,尤其是国外那些优秀漫画家的作品,比如德国漫画家卜劳恩的漫画《父与子》,每一册我们都会抢着买回家。我们和亦池一起看,一起笑,一起乐,十分开心。还有《米老鼠和唐老鸭》《聪明的一休》等日本漫画,后来我们也买到丰子恺的漫画了。

8.她说:我就喜欢玩

当我们第一次获得两居室的住房,我们欣喜地把最大的房间布置成为书房,而宁愿把客厅当作了卧室。我们的小亦池,就在书房中渐渐长大。我有一个观点:无论穷富,书总归是家庭的最好装饰。当然我也认为,书房是一个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书籍也是一种玩具。亦池喜欢的玩具有很多,与其他小女孩子一样,布娃娃总归是心爱的宝贝,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是:书籍也是她心爱的宝贝。她小小孩儿,走路都还不够稳当,却最是喜欢大部头书籍。从书柜里搬出她的大部头书籍,一屁股坐在地上,胡乱地又认真地翻阅,有时候居然还念念有词,真是叫人忍俊不禁。

后来我发现,许多的字,就这样在孩子的不断翻阅中,她自然就学会了读、写和运用。

以上三条做法,就是我孩子的基础教育原则。我们戏称为我们家的三项基本原则。都是首先来自于孩子天然的兴趣。都是首先会让孩子感觉得到快乐。尽管我思考起来会将它归纳为一种幼儿教育,那是因为我初为人母,郑重其事又书生气十足。事实上,在我们生活中,理论是了无痕迹的,只因原本那就是我们的生活。是孩子的,也是我们自己的。

岁岁流年度,我们依然家无长物,只是书籍在日益增多,多得占满了两个房间还不止。我们这个以书籍为主的家,成为了我和孩子最适意的小窝。这个小窝是我们的江山,书籍是我们的伴侣和玩具;在这里,我们总是其乐融融,总是!

亦池7岁,上小学了。较之以前,她有了很大变化。三五岁的乖巧以及对父母的依赖、粘糊、模仿和跟随,已经不是那么明显。她不再愿意我们在公开场合对她有过于亲昵的举动,也不再对我说那些私密亲热的话语——她把这一类的亲密统统归结为“肉麻”。看起来,她的性格缺点似乎加重了:她更加疏远和回避成年人,对成年世界表情淡漠,逢年过节家族亲戚之间的应酬她敷衍了事,对七大姑八大姨一一尽到礼数让她产生厌烦感,唯有和她自己的同学朋友在一起,她才会谈笑风生,无拘无束。

有人说:孩子到了这个年纪就开始不好玩了。更多的人认为:玩乐的童年过去了,现在是必须严加管束抓紧学习的时候了!

我所面对的整所小学校、父母家长乃至全社会,无不都是在强调学习,强调成绩,孩子们上学以后,纷纷进入校外培优。校外的各种培优班如火如荼数不胜数,诸如兴趣班、奥赛班、拔高班、火箭班。那么多小学生在父母的带领或者说是押送下,匆匆赶来。不少孩子上完文化课的培优之后接着上艺术培优,孩子们在那里学习绘画音乐,各种乐器,吹拉弹唱,家长们则背着食品和饮料,在院子里苦苦守候等待。大红喜报、横幅标语和大大小小的广告,都在标榜各种培优班的成就,某个孩子参加某项竞赛获得状元,某个孩子参加国际什么节获得国际大奖,等等,等等,五花八门,无所不有,强烈地诱惑和暗示着所有家长。

形势就是这样的逼人。有时候,我会一阵恍惚,感觉脚底下滑滑的站立不稳。我的孩子应该加入这种学习吗?或者适当地部分地加入?我的完全拒绝会不会耽误了我孩子的学习?

当我犹豫的时刻我也曾与亦池探讨过这个问题。我问亦池:你是否喜欢学习某些个人专长?你是否喜欢在放学以后去课外培优班继续学习?亦池的回答又是这样地简单又慷慨,她说:“不喜欢,我就喜欢玩。”

我是无法面对我的孩子的,一旦面对她那无邪的天真,什么都阻挡不了我对她的信任。我知道她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