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小亦池的觉察和领悟能力都超过了我的预期
我一遍又一遍地和我的小亦池说话,我把她放在膝盖头坐着,与她面对面,用手指抚摸她的小脸,我告诉她:我养育了她,我照料她,我看着她一天天长大,逐渐成为一个健康而杰出的孩子,我是多么开心!我是多么感谢她!她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是多么满足,无论我获得全国文学奖乃至世界上其他什么文学奖,我的成就感都不能与拥有她而相提并论。自从有了她,任何荣耀都不能让我看到生命的永恒之美,唯有我的孩子——这是我发自内心的感受!
与我前后生孩子的几个朋友,先后都把孩子送到老人那里去抚养了。因为她们有自己的事业,每天要上班,要开公司,要做生意赚钱。她们认为只要赚足了钱,只要事业有成就,将来她们的孩子就会幸福。我绝对不能同意这种做法和说法。我不和朋友争论。我只和我的小亦池谈心。
我产假期满上班以后,我也要在每一个清晨亲吻我的孩子,每一个黄昏赶回家为我孩子做一顿美食,然后我们一起外出散步。晚上即便写作,我也时常要去俯身闻闻我孩子身上的奶香气,把她逗得咯咯笑。小保姆或者老人怎么能够替代母亲呢?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就是说一个孩子人生最初的三年是非常重要的,是形成她个性的根本时期。她将来会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还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人生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是具有信任感还是易于狐疑?是宽厚大度还是心眼狭窄?都和抚养她的人的态度与品质有极大关系。无疑,一个孩子的个性将决定孩子将来的学习、成绩以及为人处世的方式。这是父母纵然赚钱再多,也无法重新塑造的。
孩子一辈子的幸福,从她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了!而身为父母者的幸福,也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开始了!在我与我的孩子朝夕相处之中,我深深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认定了这一点。
我的小亦池总是入迷地倾听,对我发出骨肉至亲的那种神秘微笑。每当这种时刻,我就蛮有把握。我知道我的孩子将来不会辜负我的期望。
在亦池年满3岁进入幼儿园之前,所有的时间,我和女儿一起摸爬滚打,玩耍逗乐,一边注意观察她的性格特点,一边结合她的特点营造我们健康而快乐的教育生态环境。
有愤世嫉俗的文坛朋友,给我建议说:咱们干脆自己教育孩子得了,不必去上幼儿园也不必去上小学,以免孩子被学校耽误和玷污。这样的做法也是有榜样的,文坛就有某某作家,采取了这种教育方式。他的孩子不上幼儿园也不上学,就在家里,由他自己上课,据说效果很好,个人针对性很强,比在幼儿园和学校学习的知识多,小小孩子就已经算得上博学多才了。
可是我不!我不想采纳任何偏激的做法。看看我的女儿吧,她每天早晨一睁开眼睛,就像小鸟一样欢腾雀跃,不停地喳喳叫:“妈妈我要去公园玩。妈妈我要去公园玩。”附近的儿童公园,差不多成了她的家,她一天要去好几趟。在儿童公园里,小亦池笑容满面地接近其他小孩子,用她那笨拙的小腿,奋力把皮球踢向别的小朋友,然后满怀期待地要他们接住。孩子是人啊!人类是群居动物是有社会性的啊!
有一段时间,亦池在家里总是不肯好好吃饭。于是我就打开家门,盛一碗热饭热菜,首先递给隔壁的孩子小石头。马上,小亦池就嚷嚷要吃饭。她会与小石头并肩坐着,自发地进行吃饭比赛,吃了一碗再添一碗,还强烈要求小石头认可:“我妈妈做的菜比你妈妈的好吃吧?以后你就在我们家吃好不好?”当小石头连连点头说好,我的小亦池是多么得意啊。她的眼睛闪闪发亮,到处寻找我的眼睛,她要把她的得意和快乐注入我的心田,我立刻欣然接纳,并慷慨允诺小石头成为我家的食客。
我想让我的孩子很小就开始觉察:一个人的快乐来自于人群的活动与竞争,她需要从伙伴那里争取快乐,也需要与伙伴分享快乐。事实上收效很快,小亦池的觉察和领悟能力都超过了我的预期。
7.在生活中创建了三条基本做法
一切都从人的本性出发和开始。我们没有刻意去教孩子什么读写算或者英语单词,而是在生活中创建了三条基本做法。
第一条就是:让小亦池尽情与她的小朋友相处和玩耍。我认为,一个人最需要学习和适应的,就是与人的相处。与人相处的能力包括鉴别他人的慧眼是人生一辈子的功课。这门功课如果成绩优异,那么她的生命就会拥有更多的自如和快乐。在这一点上,大约是我自己的不太成功从反面证明出来的经验。我选择作家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