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草原上的太阳 > 默认卷(ZC) 九、草原上的孔夫子

默认卷(ZC) 九、草原上的孔夫子

脸搁在羊粪上就睡着了。

学生们知道他超常的付出,却不知道他千辛万苦办学所招致的压力和承担的风险。

一个个从无对策的畜病克服了。

在这最初的帐篷摇篮里,从纯技术的角度讲,老师会的,学生也都会。这所没有名字的学校的名字也随着尼玛的名字在牧民中间越传越响。

这所学校成了对知识价值和人才价值的一种无声而有力的宣传。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牧民们亲切地给了它一个命名“医生学校。”

当时红星全乡人口不到两千,牲畜头数三万余,人均收入为39.59元。主要原因之一是兽防工作落后,像羊链球菌这样的常见病死亡率都在90%以上,产仔成活率仅能达到60%。

有了这样的现实情况,这所四处流动,居无定所的学校对渴求掌握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水平的牧民形成了很大的吸引力。

兽防站的帐篷每到一个牧场,就有新的学生参加进来。学员当年就增加到32人。比刚开始授课增加了十倍多。

作为这所学校未曾有人任命的教师和校长,尼玛这时就已经敏感到这是在文化落后的草原推广科学技术、普及文化知识的很好的路子。所以,课程开设立即就突破了识字为掌握兽医技术打基础这样一个最初的设想。目的也就不仅仅是着眼于培养合格的兽防人员。

一批适用的教材很快经他一人之手就编写出来了。

当时开设了藏文、畜牧兽医常识、药物常识、人医常识、记账常识等课程。这些学员中许多人家庭贫困。有的没有口粮,有的没有御寒衣物。所有这些都会得到尼玛个人的施予。有一个学生名叫罗罗,前来投学时连一件皮袄都没有。

上高山采药,晚上上完课,他冷得睡不着。他又不好意思说,还是尼玛老师备完课发现他瑟缩一团,颤抖不已,脸上尽是冰凉的泪水。老师把这个学生拉进了自己的被窝。半夜,学生暖和了。

罗罗觉得这个帐篷比在家里还舒坦,居然钻出被窝唱起了“拉依”。

全帐篷的人都坐起来,看他唱歌。

根据有关资料,1962年,若尔盖全县普通基础教育在校生为1652人。教育经费为94494元,人均花费教育经费为57.2元。按这个标准计算,尼玛的这所学校按学生50人计算,则需政府投入近3000元经费。

但他这种集扫盲、成人与技术教育于一身的萌芽状态的教育方式,并不在当时发展教育的总体规划之中。

兽防站的“医生学校”也并不因此而偃旗息鼓。相反,教学和工作效果却越发明显地显示出来。

学校像一个雪球自发地在滚动中越来越大,影响从一个乡,扩展到一个县,又从一个县向外扩展,直至达到省外。

他们自己也起了正式的名字。

一个叫“藏兽医培训班”。

一个叫“藏兽医学校”。

至于用那个名称,不同的境况中都有灵活的变化。

这种不正规的办学方式,除了老师给学生知识上的传授外,言传身教,更给了学生许多品格上的影响。

他的学生都说:“阿古尼玛不只教给我们技术,向他学习技术时也学到了他很好的品德,使我们终生都受用不尽。”

几乎每个学生都能给你讲述几件这样的事例。

兽防站开办的时候,许多牲畜疾病没有克服。等到找到了医治方法,却又缺乏药物,尼玛只对学生们说了一句话:“我们不能当老爷兽防人员,与其坐在家里等,不如我们自己去找。”

老师学生就带上行装上高山,下海子,几乎踏遍了若尔盖的山山水水。

一味“雪莲花”,生长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山,他们的帐篷就扎到了雪线以上。采到这种药物制成标品,现场就讲解特点。药物学上叫做四性五味和归经。

四性是药的寒热温凉。

五味是辛酸甘苦咸。

四性五味在一般意义上讲就决定了这种药物的作用。

药物归经是说某种药物是入走某脏器和经脉。

雪莲花一味药后来就进入了发给学生们的自刻自印的课本。为了不被人指斥走白专道路,搞封建迷信,每一页题头都印一段他自己译成藏文的毛主席语录。

比如:“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

“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

“我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