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季知夏就把三个孩子从温暖的被窝里叫了起来。.0/0·小\说!网/ ^首,发¨
“快醒醒,今日要去庙会,去晚了可占不到好位置。”季知夏轻轻拍着孩子们的脸颊。
清昭第一个睁开眼睛,推了推还在睡梦中的妹妹:“清玥,快起来!”
怀瑾揉着眼睛坐起身,却己经伸手去够床边的袄子。
季知夏帮还在打瞌睡的怀瑾系好衣带,又转身去准备热水,“赶紧洗漱,娘煮了粥,咱们吃完就走。”
出门时通往县城的官道上己经有不少行人,都是赶早去庙会的。
一进城门,清玥指着不远处一个卖糖画的老人,眼睛亮晶晶的:“娘亲,看那边!”
季知夏摸了摸清玥的头:“等会儿回来时给你买一个。”
他们随着人流慢慢向前走,季知夏不时停下来,让孩子们见识各种新鲜玩意儿。
清昭则在一个卖绣线的摊子前停下,用她的五文钱买了一束彩色丝线。
“我想给娘亲绣个荷包。”她小声对季知夏说,惹得季知夏眼眶发热。
清玥则是用两文钱买了个小哨,又用剩下的三文钱买了块芝麻糖,把一半递给娘吃,另一半则分着和姐姐弟弟一起吃。?咸?鱼/看¨书¢网? ?最-新*章!节¨更′新,快_
走到一处卖年画的摊位前,季知夏停下脚步。
摊位上挂满了年画,有抱着鲤鱼的胖娃娃,有威风凛凛的门神,还有些寓意吉祥图案。
“咱们选一张贴在家里。”季知夏仔细挑选着,“这张'连年有余'不错,这张'五谷丰登'也挺好好。
正当她专注挑选时,一个尖锐的女声从身后传来:“这不是守业媳妇吗?”
季知夏缓缓转身,看到赵家二房的婶子李氏正斜眼瞧着她,身边还跟着几个赵家女眷。
“二婶好。”季知夏微微颔首,礼节性地问候,同时将孩子们往自己身边拢了拢。
“这带着孩子们办年货呢?”李氏的声音带着几分刻意的热情,“买这么多东西。”
季知夏不动声色:“一年到头,总要给孩子们添置些东西。婶子也是来买年货的?”
李氏撇撇嘴:“哪比得上你啊,我们人多开销大,能省则省。”
季知夏听出她话中有话,只是笑笑不接茬。
李氏撇了撇嘴:“听说你那面馆生意不错,赚了不少钱吧?这年画一看就不便宜。”
季知夏神色不变:“过年总要添些喜庆。?{零*点>看?1\书|¥ `,?无@错#§内1容2”
“啧,到底是做了生意的人,出手就是大方。”李氏意有所指地说,又瞥了眼三个孩子,“带孩子逛庙会,花销不小吧?”
季知夏不想与她多纠缠,付了年画钱后便准备离开:“二婶慢慢逛,我们先走一步。”
李氏却突然提高声音:“对了,今年家族年会你们可别忘了来啊!族长可说了,今年要办得热闹些,各家都要出力。”
季知夏没有回头:“知道了。”
走出一段距离后,清昭小声问:“娘亲,家族年会以前不是不叫我们家么?”
季知夏深吸一口气:“是呀,从你爹服了兵役就没来找过了。”
“那我们也要去吗?”清玥仰着脸问。
季知夏摸了摸女儿的头发:“娘亲再想想。”
她心里清楚,李氏那话里有话,这次突然自己家,而且所谓的"各家都要出力"恐怕没那么简单。
接下来的庙会之行,季知夏给孩子们买了糖画、割了点肉,还称了些干果蜜饯。
就在他们准备离开时,季知夏远远地看到赵有财带着赵有德朝这边走来,她连忙拉着孩子们拐进一条小巷,绕路出了城。
回家的路上,怀瑾因为玩累了,趴在季知夏背上睡着了。
“娘亲,你不高兴吗?”细心的清昭突然问道。
季知夏愣了一下:“没有啊,娘亲很高兴。”
清昭担心的看着母亲:“可是你眉头一首皱着,是因为那些人吗?”
季知夏斟酌着词句:“娘亲只是在想事情,赵家是你们的父族,但有些事...很复杂。”
清昭见此不再追问,但季知夏知道,这丫头又要乱想了。
而当天赵家大宅的正厅里,赵家族长端坐在上首,下面坐着不少人。
李氏正添油加醋地描述着庙会上见到的情景:“你们是没看见,季氏那荷包鼓鼓的,那年画少说也得几文钱,还有肉、绣线,加起来至少几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