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老头悲哀之极,颓然垂下了头。
胡妻点火煮熟了丈夫用竹叶和白米包扎而成的食物。她剥开一尝,这种食物果然别有风味,非常好吃。
结果,文子关于屈原自杀的结论宣告成立。由此他成为了研究屈原的专家,受到顷襄王和郑袖的接见和奖赏。
每年的五月初五,胡氏夫妇必定煮了用竹叶和白米包扎而成的食物(后来他们把这种食物叫粽子),划着两条船,到江中你追我逐。对于胡老头,这种形式是他对历史真象的永远的诉说。而对于胡妻和广大的百姓们,这无疑是一种有吃有玩的类似祭祀的活动。后来,它日益深入人心,逐渐演变成了一个节日。
在汨罗江这片缓缓流淌的大水里和浅灰色的雾气中,历史简单地归结成为一个诗人因悲愤而自杀和一个民间的节日。
这篇小说是由楼下一邻居来借试电笔而引发作成的。他看见我家挂有一幅《屈原投江图》,便与我闲聊,大发议论起来。他说:你凭什么断定屈原是投江自杀的?他以当代人的思维方式解析了屈原一番,认为屈原要自杀也应该是在被流放之初,而不会是在十余年后生活宁静、创作旺盛的时期。之后,他又以现代侦察学的理论来推理了一番,给屈原之死下了一个被谋杀的结论。并且还说,有报纸上的文章支持他的这一观点。我也相信,历史常常是无法保持它的真面孔的。于是得了这一篇小说。
一九九四.七.三十于武汉
说与读者
这一卷里的作品,对于我来说,有两个重大的意义。一个:它反映了我写作生涯中的一次巨大的变异。到一九八七年为止,我已经坚持了八年的业余写作,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远远不止八年。但是,我以为我的起点并不高。时代给予我的文学创作方面的启蒙教育仅仅是八个样板戏。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绞尽脑汁用 “三突出”的创作手法寻找高大的英雄,美好的情操,浩荡的正气。今天我回首一看才明白,文学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一种富有个性无可师法的学问,即便有法可循,法亦无边。试图用某种形成了规则的方式去生产它,那就是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