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认为一个人的幸福会简单地体现在金钱物质和地位上。我认为正如我们通常说的那样:性格即命运。我希望我的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人,首先我知道应该让她拥有一个好的品质和性格。我们所处的历史阶段,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社会,还来不及建立良好的宗教信仰、文化艺术和道德价值观,父母就等于是孩子的全社会了。孩子的理想主义、爱与善的力量、从文化艺术中获取美并创造美、善于理解并体贴他人、富有合作精神,这些品质和性格,是我们的老人和乡下小保姆无法给与孩子的,最合适的人选和最应该负起这个责任来的人选,就是我们自己。我基于这种思想的一天都不放弃自己的孩子,这是溺爱吗?我讨厌使用霸权和暴力,讨厌强迫意志,我喜欢与孩子平等相处患难与共,这是溺爱吗?
16.我从来都把我的孩子当作大人
我并没有盲目到甘愿成为孩子的奴隶。还在亦池几个月大的时候,她酷爱拽扯我的头发的习惯就被我坚决制止;再后来有一段时间,她热衷于撕咬书籍和损坏玩具,也被我及时纠正。
亦池3岁开始独自睡觉。她很快学会自己挤牙膏和拧毛巾;如果我们还没有起床她还会主动替我们挤牙膏。4岁以后,她会主动替我帮厨,她会倒垃圾和字纸篓,会在吃饭之前摆餐桌拿碗筷。我们一家三口进餐,如果是亦池盛饭,我会教她首先把饭送给她的父亲,因为他是我们家庭的长者;如果是我盛饭,我也会首先送给她的父亲,接着送给亦池,最后才是我自己——这种顺序是必须的,我们必须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10岁左右,亦池开始洗涤自己的内裤和袜子。11岁那年,我们看到,亦池的班主任在她年终的学生手册上写道:你堪称全班同学的偶像!据说其中的事迹之一是:亦池的一只文具盒使用了几年,而一般孩子的文具盒都在频频更换,或者会同时拥有许多花色品种的文具盒。这一点我不奇怪。亦池素来懂得节俭。带她去买衣服,就算是她特别喜欢的花花衣,她也还是首先去看标价,稍微贵一点,她拉着我就离开商店。我们家日常用度的钱,也就是放在客厅的抽屉,任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取用。但是,小亦池从来不随便花钱。酷暑季节,常常需要我们提醒她带一点零钱买冰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