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大雨中那唯一的涓滴 > 默认卷(ZC) 32

默认卷(ZC) 32

为2.4米,这块镜片磨制出来后,其边缘出现了0.002厘米误差,使进入哈勃的光线产生了5厘米左右的扩散,所有星星都成为模糊的光团。

人们普遍认为,天文学家们浪费纳税人的大笔税金,发射上天的只是一个造价昂贵的太空垃圾。科学家们在自身与外界所施加的重重压力下进行最后的努力,发现进入哈勃的光线的15%可以聚焦,便尽量利用从这点光线中采撷到的观测成果,来缓解外界的压力,并以此来支撑这个群体本身的自信心。球面像差不是哈勃唯一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与太阳能电池板有关。哈勃太空望远镜每九十六分钟绕行地球一圈,其中有一半时间会处在地球的阴影里。在太空环境中,受阳光照射与不受阳光照射两者之间有着极大的温差。太阳能电池板便无休止地因温度急剧下降而收缩,又在阳光照耀下因温度急剧上升而膨胀。膨胀过程引起太阳能电池板长达数分钟的振动,从而带动整架望远镜剧烈摇晃,从而使剩下的那15%镜面也无法拍到清晰的照片。

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是控制哈勃飞行姿态并保持其稳定的陀螺仪。哈勃上装有6个陀螺仪,使用3个,3个作为备用。到1992年底,3个备用陀螺仪已全部启用,如果再有一个陀螺仪出现故障,哈勃的飞行姿势便无法控制了。

拯救哈勃的太空行动势在必行。

1993年12月2日下午4点27分,奋进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机上搭载了七名宇航员和一些必要的设备上天,对哈勃望远镜进行维修。

奋进号升空的第三天,便用机械手将哈勃回收进开放式的货舱中。然后,宇航员们分组进行太空行走。第一项工作是更换陀螺仪。尽管在地面时,便预想了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但人的预想能力终究有限,人们没有想到金属热胀冷缩的特性,使得收藏陀螺仪的舱门无法关闭。最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在即将宣布放弃之时,才将舱门关上。

第二项工作是更换太阳能电池板。

第三天,宇航员为哈勃望远镜更换广角行星照相机,以及一套能修正主镜面球面像差的COSTAR装置。有科学家比喻说,这好比为哈勃散光的眼睛加上一副隐形眼镜。1993年12月10日,维修工作完成,哈勃太空望远镜被释放出航天飞机,回到了自己的轨道。

太空总署的发言人宣布:“维修小组终于完成了病人的眼部手术,但大约还要等六到八周,才能将眼部的绷带拆下来检查视力。”但等待太久的天文学家们再也不愿意忍受漫长的等待,12月31日,哈勃被启动,镜头对准了位于室女座的M100的涡旋星系。这是一个距离地球数千万光年的星系,通过哈勃这只眼睛看去,其清晰程度好像离我们只有30光年。这一次,哈勃终于使太空总署的发言人感到骄傲:“拆除绷带的时间比预定的还早。我们的病人已经能够以惊人的清晰度看见物体。哈勃在戴上隐形眼镜之后,不但恢复到设计水平,甚至比原来设计得更棒。”

人类借由光线来辨识宇宙中的天体。

光线一年前进9.5兆千米,这便是一个光年。光年即是空间的距离,也是时间的距离。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有4.3光年。距离我们最近的仙女座星系发出来的光要过220万年才能到达地球。也就是说,我们看到这个星系的时候,其实是看到这个星系220万年前的模样。宇宙如此深广,使我们得以看到过去的时间。

正是广大空间中体现出来的这种时间特性,使我们看得越远,便越有可能看到宇宙的边缘,看到宇宙的起源。

据说,天文学家哈勃在观察星空时常常说:“真想拍摄到与银河系一样的星系。”那是20世纪初叶,而在20世纪最后的十年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太空望远镜,终于达成了他的梦想。

1995年12月,哈勃将焦距对准北斗七星附近一块极为狭窄的领域,并连续进行了十天的观察与拍摄,通常,相似的观测不超过一天。其目的,就是想要尽可能看到宇宙最深远的景象。在这次拍下的最深宇宙图像照片中,呈现出1500—2000个的星系。根据这个观测结果来推算,宇宙比此前所预计的要扩大5倍之多。

哈勃还为天文学家们提供了另一个机会,即通过对不同演化期的星体的观测,看到太阳及其行星的过去与将来。哈勃望远镜在这些年里,已经拍摄了许多星体从诞生到死亡的图片,这些图片连接起来,就成了星星整个一生的历史。于是,我们也就看见了太阳系一生的历史。

1997年以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