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三国 > 第39章完结

第39章完结

朱儁表情尴尬。·微!趣?小¨税\ ¢罪′新/漳+结?哽~薪,筷·

这时,远方差人前来,带来新的情报。可这个情报并不能让朱儁心情好转。

董卓、皇甫嵩跟朱儁同任讨伐大将军之职,在曲阳方面与贼军魁首张角作战。

据来人报告,董卓、皇甫嵩正如朱儁所说,武运亨通,七战七捷。黄贼主帅张角恰好病死军中。于是二军发起总攻,一举歼灭贼军,收编降兵十五万,路边枭首贼兵数千,并掘张角坟墓,斩其首级送往洛阳。来人道:“战果如斯。”

号称“大贤良师”的魁首张角正是满天下乱贼之首。就算张宝已被先行讨没,他也只是胞弟;就算还有一个张梁,那也只是张角的手脚。

朝廷圣心大悦。

以“征贼第一功”任皇甫嵩为车骑将军,封冀州牧。此外受赏赐令者甚多。尤其是常披一身红甲上阵的武骑校尉曹操也因功封济南相。身处逆境,听到别人荣达而心生同喜之感,朱儁的心胸还没有宽广到这个程度。他内心焦急,激励幕僚道:“攻陷此城,刻不容缓。汝等当蒙朝廷恩赏,回到封地,享受荣华。¨兰*兰~雯`学? ,追+醉^辛?章\劫,”

当然,玄德他们也不惜相助。一次接着一次发起攻击,一直打到城下,让顽贼疲于防御,无法睡眠。

城内贼中有一男子,名叫严政,悟到此时正是改弦易辙的时候,遂与朱儁密通,将贼将张梁斩首,降于军门:“愿皇恩浩荡,降于悔悟兵士!”

乘着攻陷阳城的威势,朱儁道:“宜将余党一网打尽!”

遂命大军六万,压往宛城(今河南南阳)。黄巾残党孙仲、韩忠、赵弘盘踞城中。

“贼兵已无援军,城内收容败兵甚多,军粮转眼之间就会用尽。”

朱儁立于阵前,占卜贼兵宛城的命运。

他率兵六万,包围宛城四周,把阵布得滴水不漏。

贼军选择“自暴自弃”的策略,连日开城挑战,官军贼兵每天都有巨大伤亡。

但不管怎样,城内军粮已经告罄,贼兵将士面临饥渴。于是,贼将韩忠终于派出降使,请求投降:“望垂仁慈!”

朱儁怒道:“穷则乞怜,得势则发暴魔之威。?y\o,u¨p/i^n,x,s~w..,c*o?m*时至今日,仁慈尽矣。”

遂斩降使,进攻愈烈。

玄德谏道:“请将军贤虑。昔日汉高祖统一天下,有赖多多收用投降之人。”

将军嘲笑道:“休得胡言!纳降取决于时代。当时秦朝已乱,项羽等蛮横之人的私议暴论横行,没有君主可定天下。所以高祖才殚精竭虑,只要投降,即便仇人,也收编留用。跟秦朝乱世相比,今日黄贼性质不同。如果怜悯生存无路、日暮途穷而乞降的贼人,施以援手,岂不是助长贼寇,在世道人心中鼓励作恶吗?此时须断然斩绝贼根。”

“啊,所言甚是有理。”玄德感服他的说法,“既如此,可发起进攻,务歼城内贼兵。不过,如此围攻四门,不留一门做敌军逃跑之路,恐怕城里贼兵只有战死一途,肯定会拿出最后的力量奋起反击。我军损失也将惨重。当从三个方向加以进攻,留出一门让贼兵出逃。”

“对,说得对啊。”

朱儁立即改变命令,发起激烈攻势。

留东南门,从三面擂鼓放火。

城内贼兵果然大乱,朝东南门溃逃。

朱儁驰马乱军当中,发现贼将韩忠,引铁弓射杀。

他令人把韩忠首级挑于枪尖,让随从们高高仰望,得意地喊道:“征贼大将军朱儁已杀贼将韩忠,还有何人胆敢来再战!?”

此时,残将赵弘、孙仲二人在火中自报家门,拍马扑来:“朱儁休走!”

朱儁不敌,遁入自家军中。贼兵因头目韩忠之仇而怒火中烧,追击朱儁,突到朱儁大军中央,朱军大乱。

对付这对贼将,官军已丧十人。官军跟随朱儁,争先恐后,退兵十里。

贼军恢复元气,扑灭城墙大火,加固四面城门,重新布阵:“来吧!随时恭候!”

是日黄昏,月光微明。官军寨中,伤兵颇多,横卧野地,惨景一片。这时,不知从哪里驰来一彪人马。

“什么人?”

玄德等人站在中军大帐旁观望。那队人马就要进入寨门。

总共约有一千五百人。队伍整齐,阵形堂堂。

“统帅这支精锐的是何许人也?”只凭这一点就足以让人想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