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67章 食滞谜团

第67章 食滞谜团

,当用香砂六君子汤健脾化湿,而非寒凉之品。"

林浩在旁听得入神,忽然想起什么:"我有个同事总说吃完就吐,医生说是'噎膈',您说会不会..."

岐大夫摆摆手:"世人多以呕吐为胃热,却不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乃胃寒之象。若见吐止吐,妄用苦寒,必致中气下陷。就像你初起误用消食片,反使脾胃更虚。"

第五章 药食同源的养生哲学

一周后,林浩已能正常饮食,岐大夫教他自制健脾糕:"取白术、茯苓、山药各等分,研末后与糯米粉、白糖蒸糕,可常服以固脾胃。"又叮嘱:"《脾胃论》强调'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你长期熬夜伤肝,肝木克脾土,才会食积难化。今后需在亥时前入睡,以养肝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原来熬夜还会影响脾胃。"林浩恍然大悟。

"《黄帝内经》讲'五脏皆禀气于胃',脾胃一伤,百病丛生。"岐大夫指着窗外的香樟树,"你看这树,根须不固则枝叶萎黄,脾胃就如同树根,需时时养护。"

正说着,小徒弟抱来一捆新鲜艾草:"师父,新采的蕲艾到了。"岐大夫取了两根艾条,点燃后悬在林浩足三里穴上方:"艾灸此穴能生发胃气,就像给脾胃添把火,腐熟水谷才有力。"

青烟袅袅中,林浩忽然想起母亲的话,眼眶微热。岐大夫似是看透他心思:"世人常求速效,却不知中医治未病的智慧,全在'以平为期'。你这病虽愈,仍需注意'饮食自倍'之戒,不可再重蹈覆辙。"

第六章 医案里的传承密码

月上柳梢时,岐大夫在灯下整理医案:"林浩之症,初为饮食不节伤胃,继则熬夜伤肝犯脾,终成脾虚食滞之候。治以二陈汤化痰湿,山楂消肉食,黄连清胃热,此乃'实则泻之';后用六君子汤加姜、蔻,是'虚则补之';佐以艾灸,取'寒者热之'之意。全程紧扣《内经》'治病必求于本'之旨,方得全功。"

忽闻窗外有人轻笑,原来是老友苏大夫来访:"又在琢磨张景岳的医案?"

"正是。"岐大夫指着案头《景岳全书》,"你看这'治食积当辨寒热',与东垣《脾胃论》一脉相承。今之医者,多执一方治百病,却不知辨证如断案,须丝丝入扣。"

苏大夫拿起林浩的复诊方:"这六君子汤加五味子、吴茱萸,可是从八味丸化裁而来?"

"妙哉!"岐大夫击节赞叹,"脾肾虚寒者,必补命门之火以生土,故用桂附地黄丸意。但世人畏附子如虎,不知炮制得当,反能起沉疴。"

两人相视而笑,案头的烛火将医案上的字迹映得忽明忽暗。窗外,cbd的霓虹与药堂的烛影交相辉映,古老的中医智慧,正在这钢筋森林里,以故事为舟,渡世间疾苦。

喜欢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