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摇摇头,突然跪下"砰砰"磕头:"李团长,我该死!可我闺女...她才十九啊..."
李云龙沉默了很久,最后长叹一声:"起来吧,回去再说。"
回村的路上,谁都没说话。老周像一下子老了十岁,背驼得几乎要折断了。李云龙走在最后,手里的烟一根接一根,抽得嗓子冒烟。
天亮前,李云龙独自来到马小虎养伤的老乡家。孩子已经睡了,消瘦的脸在油灯下显得格外稚嫩。他母亲坐在炕沿,正在缝补一件破棉袄。
"嫂子..."李云龙嗓子发紧,"我对不住您..."
马小虎的母亲摇摇头,手里的针线没停:"李团长,不怪您。打鬼子哪有不死人的..."她的声音很平静,但眼泪却一滴滴落在棉袄上,"就是...这孩子以后可咋办..."
李云龙从兜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是两块大洋——他全部的积蓄。"给孩子买点补品。"他硬塞到妇人手里,"等开春,我送他去后方学校学文化。"
妇人死活不要,两人推搡间,马小虎醒了。"团长..."他虚弱地笑了笑,"等我好了...还能...还能打鬼子不?"
李云龙鼻子一酸,赶紧别过脸去:"能!怎么可能!你给老子好好养伤,回头教你用左手打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从马小虎家出来,天已经蒙蒙亮了。李云龙直接去了关押老周的柴房,发现赵刚已经在那儿了。老周被绑在柱子上,脸上全是泪痕。
"怎么处理?"赵刚问。
李云龙摸出烟袋,慢慢装了一锅:"放他走吧。"
"什么?"赵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给他闺女捎个信。"李云龙点上烟,深深吸了一口,"就说...三日后,八路军要攻打黑石崖。"
赵刚恍然大悟:"你是要..."
"将计就计。"李云龙吐出一口烟圈,"老周,想救你闺女,就按我说的做。"
老周抬起头,浑浊的眼里闪过一丝希望。
三天后的傍晚,一支奇怪的队伍向黑石崖进发。战士们反穿棉袄,白布里子朝外,在雪地里几乎隐形。最前面的是王喜武,他今天没带心爱的步枪,而是扛着一挺缴获的歪把子机枪。张大彪伤没好利索,但死活要跟着,此刻正龇牙咧嘴地走在队伍中间。
李云龙走在最后,不时回头张望。按照计划,老周应该已经把假情报传给了鬼子,此刻黑石崖的守军肯定严阵以待——只不过等的是从东面来的"主力"。
队伍在离黑石崖二里地的林子里停下。李云龙掏出怀表看了看:五点四十,天马上就要黑了。他打了个手势,战士们立刻分散隐蔽,像一群无声的雪狼。
果然,六点整,黑石崖东面突然响起密集的枪声——那是区小队在佯攻。补给站里的探照灯立刻转向东面,机枪"哒哒哒"地响起来。借着这个空当,李云龙带着突击队悄无声息地摸到了西侧围墙下。
"上!"李云龙一挥手,几个战士立刻搭起人梯。王喜武像只灵猫一样翻上墙头,手中的钢丝绳无声地套住了一个哨兵的脖子。三秒钟后,哨兵的尸体被轻轻放倒,突击队鱼贯而入。
接下来的战斗干净利落。张大彪带人炸掉了军火库,冲天的火光中,日军乱作一团。王喜武的机枪封锁了营房出口,出来一个撂倒一个。李云龙亲自带人冲进指挥部,缴获了大量文件和一部完好的电台。
整个行动只用了二十分钟。等东面的日军主力反应过来回援时,李云龙早已带着队伍消失在茫茫雪原中。唯一让李云龙意外的是,他们在撤离时,发现了一个被锁在地窖里的中国姑娘——正是老周的女儿。
回到根据地时,老周跪在村口,哭得像个孩子。他闺女瘦得皮包骨头,但还活着,此刻正被妇女们围着嘘寒问暖。李云龙远远地看着,突然觉得累极了。
这一仗,他们歼敌三十七人,缴获武器弹药无数,还救回了十几个被俘的乡亲。但李云龙心里清楚,真正的胜利不是这些——而是当马小虎听说老周闺女获救时,那孩子眼里重新燃起的光。
夜深了,李云龙独自站在村口的碾盘上。雪已经停了,月光照在雪地上,亮得刺眼。赵刚不知什么时候走了过来,递给他一碗热酒。
"老李,想什么呢?"
李云龙接过酒碗一饮而尽,火辣辣的酒液顺着喉咙烧到胃里:"我在想...这场仗,咱们到底要打到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