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范围内以更低价格和更快服务抢占市场,晓超早餐店的客流量开始明显下滑。
更糟的是,一些老顾客反映分店的味道大不如前,口碑逐渐崩塌。
"我们需要改变策略。"一个阴沉的下午,肖晓召集郑超紧急开会,"我联系了一个投资人,他愿意注资两百万,但条件是我们要转型做标准化快餐模式。"
郑超猛地站起来,椅子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音:"什么标准化?就是把我的配方变成工厂生产的速冻食品?那还是晓超早餐店吗?"
"那总比倒闭强!"肖晓也提高了声音,"你看看最近的报表,我们连续三个月亏损了!再不改变,下个月工资都发不出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如果失去特色,我们跟其他快餐店有什么区别?"郑超固执地摇头,"我宁愿缩小规模,也要保住品质。"
"品质?"肖晓冷笑一声,"现在谁还关心品质?大家要的是快和便宜!你那套'匠心制作'的理念早就过时了!"
话一出口,肖晓就后悔了。他看到郑超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眼中闪过一丝受伤的神色。办公室里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原来你是这么想的。"郑超最终低声说,"那没什么好谈的了。"
那次争吵后,两人陷入了冷战。郑超整天泡在总店厨房,试图用新菜品挽回顾客;
肖晓则四处奔波,试图寻找新的资金支持。就在这僵持不下的时候,灾难降临了。
市卫生局的一次突击检查中,他们的一家分店被发现使用过期食材和卫生条件不达标。
尽管郑超坚称这只是个别分店的违规行为,但媒体已经以《知名早餐连锁店卫生问题严重》为题大肆报道。
一夜之间,晓超早餐店的名声跌入谷底。
顾客像躲避瘟疫一样远离他们的店铺,日营业额跌至原来的十分之一。
供应商纷纷上门讨债,员工开始辞职。短短一个月内,他们苦心经营两年的事业土崩瓦解。
"还记得我们曾经说过的话吗?"站在即将关闭的总店里,肖晓突然问道。
郑超苦笑:“我们曾说过要一起做一件了不起的事,但现在我们确实了不起地失败了。”
肖晓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钥匙放在桌上:"这是最后一家分店的钥匙,明天房东就会来收房。"
郑超顿了顿,"我订了回老家的机票,下周一就走。"
肖晓惊讶地抬头:"这么突然?"
我哥在老家开民宿,他叫我回去帮忙。
郑超避开肖晓的目光,"我想...换个环境也好。"
肖晓想说些什么,但不知又如何开口。
他想起这两年形影不离的日子,想起创业初期两人挤在五平米的储藏室改造成的宿舍里,分享一碗泡面时的笑声。现在,这一切都要结束了。
"保重。"最终,郑超只挤出这两个字。
肖晓点点头,转身向门口走去。在推开门的一瞬间,他停住了脚步:"郑超,我从来没有后悔和你一起创业。
只是...我们可能真的不适合做合伙人,但我们永远是最好的朋友。"
门关上的声音在空荡的店铺里格外刺耳。郑超缓缓蹲下身,抱住了头。
窗外的夕阳透过玻璃照进来,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孤独地投射在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墙壁上。
第二天清晨,郑超一个人完成了最后一次闭店检查。
当他拉下卷帘门时,隔壁水果店的老张叫住了他:"小郑啊,以后有什么打算?"
郑超望着已经摘下的招牌,轻声道:"先回家休息一段时间吧。然后...也许我会重新开始,从小摊子做起。"
老张拍拍他的肩膀:"你做的包子确实好吃,我老伴到现在还念叨呢。别灰心,年轻人跌倒了再爬起来就是。"
郑超感激地点点头,转身离去。
他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有一点他很确定——他依然热爱烹饪,依然相信用心制作的食物能温暖人心。
只是下一次,他需要学会的不仅是厨艺,还有如何平衡梦想与现实。
转角处,郑超最后回头看了一眼曾经承载着两个年轻人全部梦想的小店。
风吹起一张废弃的宣传单,上面印着他们开业时的广告语:"每一天,从晓超早餐店开始"。如今,这个开始已经走到了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