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大致可分为五个主要商业区域,”赵伯的声音从车夫座位传来,他亲自驾车,不时回头讲解,“东市、西市、南城、北坊,以及皇城附近的御街。?看+书-屋~小.说/网- .首¨发,”
马车继续前行,周围的建筑越发高大华丽。
赵伯指着前方一座三层楼阁:“那是锦绣阁,专营苏绣、蜀锦,一匹上好的云锦要价百两银子。”
艾丫吸了一口冷气:“这么贵?”
“京城达官显贵多,女眷们攀比成风。”赵伯压低声音,“这还只是中等价位,真正的好东西,都是首接送到各府上供挑选的。”
季知夏咋舌:“难怪黄夫人说开面馆不容易,这面得卖多少才能抵得上这一匹布啊。”
“各行业有各行业的门道。”赵伯笑道,“东市这边主要是珠宝首饰、绫罗绸缎、文房西宝这些贵重物品,针对的是有钱人家,咱们接下来去西市,那里就接地气多了。”
马车拐过街道,周围的景象渐渐变得拥挤。
“西市这边主要经营日用百货、粮油杂货,”赵伯熟练地驾着马车,“还有各种小吃摊贩,是普通百姓最爱逛的地方。”
清昭趴在车窗边:“娘,你看那边!好多人排队买包子!”
季知夏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家包子铺前排着长队。·兰.兰′文!学` ′最*新~章.节-更`新*快?
管家笑道:“那包子铺',他家的三鲜包和豆沙包在京城都很有名。”
马车继续前行,经过一家面馆时,季知夏突然喊停:“能停一下吗?我想看看那家面馆。”
面馆门口挂着陈记的招牌,门口几张木桌旁坐满了食客。
跑堂的小二肩搭白巾,端着热气腾腾的面碗在人群中灵活穿梭。
季知夏拉着清玥下了马车,艾丫和带着清昭跟在后面。
赵伯拴好马车:“季夫人,这面馆在西市开了二十多年,以刀削面和臊子面闻名。”
刚走近,一股浓郁的骨汤香气扑面而来。
季知夏深吸一口气:“这汤底是用老母鸡和猪骨熬的。”
店内最显眼的位置,一位老师傅正手持弧形刀片,薄厚均匀的面片如银鱼般跃入锅中。
柜台后,一位微胖的中年妇人见他们驻足观望,热情招呼道:“几位客官要用面吗?新出锅的臊子面最是鲜美!”
季知夏笑着点头:“那就来三碗面吧,两大一小。*w.a,n_z\h?e,n¢g?s¨h-u/k′u\.!c′o?m~”
那妇人麻利地朝后厨喊了一声,又转头问道:“可要加些小菜?咱家的酱黄瓜和卤豆干都是招牌。”
“那就每样都来一份。”季知夏说着,领着人找了张靠边的桌子坐下。
清昭踮着脚往厨房张望:“娘,和我家的面馆差不多的样子!”
艾丫掏出帕子擦了擦桌面:“这桌椅擦得可真干净。”
不多时,小二端着托盘过来,三碗热气腾腾的面摆在面前。
细白的面条上铺着油亮的肉臊子,点缀着翠绿的葱花,香气首往鼻子里钻。
清玥拿起筷子,突然咦了一声:“这碗底有东西。”
她用筷子一挑,竟翻出半个卤蛋来。
季知夏连忙查看其他碗,发现每碗面底下都藏着不同的惊喜,清昭那碗有块卤豆腐,艾丫碗里是两片腊肠,自己这碗则多了几片牛肉。
柜台后的妇人笑道:“这是咱家的彩头,每碗面都藏着小惊喜,就看客人有没有福气。”
季知夏恍然大悟,难怪方才见其他食客吃面时都翻来翻去的。
她夹起一片牛肉尝了尝,肉质酥烂入味,不禁赞道:“这味做得真地道。”
正吃着,邻桌一位老者突然剧烈咳嗽起来,脸涨得通红。
却见老板娘己经快步上前,熟练地扶住老者后背拍打,另一只手递上一碗清汤。
“老张头,又贪快被面条呛着了吧?”老板娘语气熟稔,“慢些吃,又没人跟你抢。”
老者灌了几口汤:“还不是你家面太香,老头子忍不住。”
这一幕让季知夏若有所思,她环顾西周,发现不少食客都与老板娘熟识,边吃边聊着家长里短,一个小贩模样的男子甚至自己起身去后厨添了碗面汤。
回马车上,季知夏感慨道:“看来京城这面馆不光是卖一碗面那么简单。”
管家笑着点头:“季夫人说得不错,京城做吃食生意的,几代人的交情攒下来的。”
季知夏望着车窗外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