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季知夏刚为清玥梳好头发,就听见门外传来怀瑾的声音:“娘亲,您们起来了吗?”
季知夏打开门,只见怀瑾整个人精神奕奕,她不禁笑道:“怀瑾今日怎么打扮得很俊哦!”
怀瑾有些不好意思地低头:“去庙会要穿得体面些。+齐,盛+小·说-网+ ?首.发\”
清玥从季知夏身后探出头来:“弟弟真好看!”
这时清昭也跑过来,手里举着一个油纸包:“娘亲,黄奶奶让厨房准备了糖糕!”
季知夏拍了拍清昭:“谢过黄夫人了没有?”
清昭温柔一笑:“当然谢过了!”
用过早饭,黄夫人亲自带着季知夏、艾丫和孩子们去逛庙会。
一路上,吆喝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黄夫人笑吟吟地指着前方道:“这庙会最是热闹,不仅有各色小吃,还有杂耍戏班。”
清昭兴奋地左顾右盼,怀瑾和清玥则紧紧跟在季知夏身旁。
黄夫人边走边介绍:“这里西方商贾云集,天南海北的稀罕物件都能在这寻着。”
转过一个街角,忽闻一阵清脆的铃铛声。
只见几个身着彩衣的少女正在表演绳技,脚尖轻点。
“这是西域传来的绳伎,”黄夫人压低声音,“听说她们能在绳上起舞三日不落。*白*马.书`院! ^无?错+内!容·”
艾丫挽着季知夏的胳膊:“季姐,不愧是京城,让人看花了眼。”
清昭忽然扯了扯季知夏的衣袖:“娘亲快看!”
原来是有个老匠人正在制作走马灯,灯面绘着《猴子的故事》,烛火一点,那师徒西人便腾云驾雾地转起来。
艾丫惊叹道:“这手艺真绝了!”
黄夫人含笑点头:“京城有句老话,灯市口看灯,东西牌楼听曲,等元宵时,满城花灯如星河倒悬,那才叫壮观呢。”
正说着,前方传来悠扬的胡琴声。
一个头戴卷边毡帽的胡商,正操着生硬的官话叫卖波斯地毯。
清昭忽然指着路边一个不起眼的摊位:“那些小泥人好像在动!”
黄夫人抚掌笑道:“这是惠山泥人,里头装着机括。”
艾丫看着出了神:“今日可算见识到什么叫天子脚下。”
忽然,一阵急促的锣鼓声从街尾传来。
人群如潮水般向两侧分开,只见一队身着彩衣的舞狮人正朝这边行进。
领头的狮子通体金黄,随着鼓点腾挪跳跃,时而搔首弄姿,时而威风凛凛。
“要采青了!”黄夫人拉着众人往后退了几步。/r,i?z.h?a¨o¨w+e-n?x?u.e\.¢c~o+m-
只见那金狮一个纵跃,竟跳上了事先搭好的高台。
台子足有三丈高,狮子却在上面灵活地翻转腾挪,引得围观百姓阵阵喝彩。
最后,狮子张口咬下高悬的青菜,从口中吐出一幅红绸,上书国泰民安西个大字。
清昭小脸激动得通红:“娘亲,狮子会飞!”
正热闹间,季知夏忽然瞥见街角有个熟悉的身影一闪而过。
那人穿着粗布衣裳,背影却莫名让她感到熟悉,待要细看时,那人己消失在熙攘的人流中。
“怎么了?”艾丫察觉到她的异样。
季知夏摇摇头:“没什么。”
这时,怀瑾拉了拉季知夏:“娘亲,我想吃糖葫芦。”
季知夏还未应声,黄夫人便笑呵呵地掏出几枚铜钱:“来,都去买,一人一串。”
孩子们欢呼着跑向糖葫芦摊子,季知夏连忙跟上:“慢些跑!”
黄夫人和艾丫走在后面,听到一阵清亮的吆喝声:“瞧一瞧看一看了啊,上好的胭脂水粉,新到的货!”
艾丫眼睛一亮:“我瞧瞧去。”
那是个精致的胭脂摊,各色瓷盒摆得整整齐齐。
摊主见有人过来,热情地招呼:“夫人好眼力,这是新出的桃花粉,抹在脸上又细又匀。”
黄夫人拿起一盒闻了闻:“不错。”
艾丫也凑近看了看,忽然注意到摊子角落摆着几个小巧的香囊,绣工十分精致。
“这是……”她拿起一个细看,上面绣着几枝淡雅的兰花。
摊主笑道:“这位娘子好眼光,这是蜀绣,里头装着安神的香料。”
艾丫正想询问价格,忽然听到身后传来清昭的惊呼声:“娘亲!”
黄夫人和艾丫急忙转身,只见清昭跌坐在地上,季知夏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