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安整了整衣衫:“外臣能付出条件有三个,第一,想必三殿下己经给陛下说了,全面开放北境五市为两国通商,大战之后,开放通商,能让北凉在很快的时间里恢复元气。-齐.盛.暁*说+蛧_ ,追/罪_鑫/璋/劫~”
“说的好听,你这一手不就是为了让老三壮大自己,有资本将来跟他那两位兄长联手能斗上一斗?从而让我北凉朝局闹的不可开交。”
对于这一点,李成安没有否认,也没法否认,北凉这位老皇帝不傻,这点小手段,是逃不过他眼睛的。
“陛下说的没错,但是不管几位殿下怎么斗,但这件事终究对北凉有好处,将来不管是谁上位,接手的都是一个国库丰盈的北凉。”
说着,他从枕下取出一封泛黄的信笺,顾云流用真气把信件递给李成安:"你可以看看这个,那位太子知道你来了寒霜城,便给了朕送来这封信。"
李成安展开信纸,只见上面只有寥寥数字,笔迹苍劲有力。良久之后,他缓缓开了口。
"这刘渊好大的手笔,百万银两,没想到他竟然舍得拿这么多银子出来,虽然大康富庶,但也足够他肉痛一阵了..."
"有了这笔银子,无论朕是否答应你通商,短时间内北凉的国库都不会空虚。"老皇帝声音低沉,"你觉得呢?"
李成安瞳孔微缩:"这刘渊的确大方,但它毕竟不和北凉接壤,这银子再多,也有用完的一天,大乾可不一样,可以为北凉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五+4.墈.书′ `已~发′布\嶵-鑫`彰/洁_"
老皇帝笑了笑,没有首接回答,而是看向李成安:"你口中的通商不过也是权宜之计,所谓的国书,也不过废纸一张,凭什么让朕相信你?而且你做的了李玄的主吗?"
御书房内的烛火突然摇曳了一下,将李成安的面容映照得忽明忽暗。他缓缓从怀中取出一枚令牌,印纽雕刻着盘龙纹,在烛光下泛着暗沉的光泽。
"陛下请看。"李成安将令牌放在案几上,"这是临行前,陛下赐予外臣的。"
其实乾皇并没有给他任何信物,只是给了封回信,同意他互市的法子,其他的让他尽管去和北凉谈,不管有什么事,只要不是分裂国土,他都会为李成安兜着,这枚令牌虽然是乾皇给的,但不过是给李成安危机的时候用来调兵的,此刻他却拿来忽悠北凉的老皇帝。
老皇帝眯起眼睛,枯瘦的手指轻轻抚过印面:"李玄倒是信任你。"
"不仅如此。"李成安又从袖中取出一封密信,"这是陛下亲笔所书,言明边境五市之事可由外臣全权定夺。*微·趣·小·税+ `免/费\岳.黩+"
老皇帝接过信笺,细细查看上面的玉玺印记,突然发出一声意味不明的轻笑:"有意思...这李玄是年轻了些,倒也算个有魄力之人。"
李成安不卑不亢:"陛下谬赞。外臣此番也是为了两国将来做打算。"
"好了,说说你剩下两个条件。"老皇帝声音陡然提高,"若是不能让朕满意,朕便只能选择纹银百万了?"
"陛下这是要待价而沽了?"李成安冷笑,"谁给的好处多,就选谁?"
老皇帝目光如刀:"你觉得朕这样做有问题?"
室内空气瞬间凝固。窗外飘进的雪花在接触到地面的瞬间化作水汽,发出细微的"嗤嗤"声。
李成安突然笑了:"陛下从大局出发,这样做自然没有问题。"
"哦?"
"外臣的第二个条件,便是补足北凉的短板。"李成安首视老皇帝的眼睛,"如今三国,以北凉文风最弱,外臣可以让北凉学子到我大乾读书,与我大乾学子同等待遇,不仅能读书,还能参加科考,到我大乾做官。
而且这不是一次性的,每年都可以,若是地方学府,陛下可以随便选,至于国子监,每年五百人的名额。每三年一个周期,任何时候他们要走随时可以离开大乾,若是不走,也可留在大乾,全凭自愿。
他刘渊可以给北凉一个现在,但外臣,却能带给北凉一个未来,陛下是要现在,还是要未来,全在陛下一念之间。"
老皇帝沉默片刻,突然放声大笑,笑声震得梁上灰尘簌簌落下:"好!好一个李成安!好一个大乾世子!初入朝堂这么短的时间,此刻竟然开始左右天下格局,朕不得不说,你很会揣摩人心。
但若是朕开口,刘渊未必不会答应朕的要求,派人去大康,也是一样的,那样,北凉同样会有未来,若比文风,大康恐怕不输于你大乾。"
“陛下所言的确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