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觉得你很不错,但就是有些想法太急了些,饭要一口一口吃。"
“老师此言何意?”李成安有些不明所以。
孟敬之朝书童招了招手:"小竹子,去把马车里那个檀木箱子取来。"
书童应声而去,不多时捧来一个精致的檀木匣子。匣子表面雕刻着松鹤延年的图案,边角处己经有些磨损,显然经常被人翻动。
"你不妨看看。"孟敬之将匣子推到李成安面前。
李成安疑惑地打开匣盖,只见里面整整齐齐码放着一摞泛黄的纸页。他随手拿起最上面一张,顿时瞳孔一缩——这竟是他当年在蜀州书房随手写下的笔记!
纸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他关于改良税制的想法,字迹潦草随意,还有一些自己脑子里关于后世的其他东西,很多东西蜀州并没有实行,是因为当初蜀州地处边境,百姓本来就不富裕,王府要想赚银子,自己想躺平,只能想办法进行部分改动,让地方上富裕起来。
这个时代可不是随便拿点新鲜玩意儿就能大笔赚钱的,解放生产力只是一部分,百姓的购买力和商贾的流动性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李成安当初想了很多办法,写了很多留在书房,后来也并没有销毁。
但是没想到这些东西到了自己老师手中,他看着这些草稿,在每一段文字旁边,都用朱笔工整地批注着修改意见。有些地方甚至详细列出了历朝历代制度演变,以及可能遇到的阻力。
李成安颤抖着手翻看下面的纸页。每一张都是他曾经随手写下的零散想法:关于教育改革的构思、地方官吏考核的新办法等等...而所有这些,都被孟敬之用朱笔一一批注,有些地方批注的字数甚至比他原文还要多。
"这...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