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与魔鬼下棋 > 第16章

第16章

八 如此浪漫的传奇化色彩

虽然精神哲学的建构是池莉目前所面临的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但这却并不意味着池莉小说写作的其他方面就已经不存在什么应当深入反思的问题了。在结束本文的全部论述之前,从其基本的艺术表现方式来看,必须提及的一点,乃是池莉小说中一种越来越明显的浪漫传奇化倾向。还是在《十篇小说,七嘴八舌》这篇文章中,曾有论者(周伯军)对池莉的短篇小说《一夜盛开如玫瑰》进行过这样的分析:“在池莉的这个短篇中,我却感觉到它完全是接近于某种社会流行趣味的。小说讲述的是一位年轻寂寞的女教授与一位陌生的出租车司机之间一次偶然的浪漫遭遇。其中很多情节很容易让人想到电影《泰坦尼克号》,而出租车载着女教授飞驰冲过武汉大桥的那节描写,则几乎就是对《泰坦尼克号》相关场景的模仿。小说所展现的整体的想象力,似乎也未超出此类流行的‘浪漫故事’水平。”“而池莉对于小说主人公女教授最后突然发疯的结局的安排,也明显地因过于随意而显得矛盾重重。……临分手时,她给司机留下的假姓名、假地址也表明了她那有戒备、有保留的心态。因此,她与司机的那段浪漫遭遇,倘不是什么逢场作戏,至少也非全心投入。从这些细节,我们看到的女教授是一个极为理性的人物,她处处显现出以理性克制情感与欲望的能力。而就是这样一个理性的人物,最后竟会因发现司机的小小‘欺骗’(假地址、假姓名、假身份——这种做法几乎和女教授的做法一模一样)而遽然整个地理性崩溃。这种突转的结尾,应有充分的理由支持,而小说却没有这种伏笔或铺垫。这必然使得小说人物性格的可信性受到怀疑。”在此处,周伯军分析了《一夜盛开如玫瑰》中的浪漫传奇化倾向及情节安排与女主人公基本性格之间的矛盾性。在我看来,这篇小说令人值得怀疑处其实更在于作家整体构思的不合理性。很显然,池莉的本意大约在于通过这样一个颇具离奇色彩的故事写出女教授的某种复杂性来,但真正的问题却在于这样的故事究竟有多大程度的可信性。如果真如周伯军所分析的那样女教授的最后发疯明显地有悖于她那理性极强的基本性格特征的话,那么在我看来,对于一位理性如此之顽固的女教授而言,这样一个浪漫故事本来就是不可能发生的。小说固然是一种典型的虚构文本,但作家所拥有的这种虚构的自由权利却并不意味着她可以极随意地编造一些违背常情常理的故事。尤其是对于如池莉这般的现实主义作家而言,其小说表现方式上越来越显豁了的一种浪漫传奇化倾向绝非是她的福祉所在。然而,令人遗憾的却是,在池莉的小说创作中,这样的一种浪漫传奇化倾向确乎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了。在《汉口永远的浪漫》中,池莉意在通过一场突发的凶杀案写出汉口人性格中一种普遍的火爆与焦躁来。在某种意义上,小说中那位卖冷饮的太婆劝说小越的话:“汉口的人都不怕死,搞不好就要出人命的”可以被看作是这篇小说一个贴切的注脚。但问题在于,凶杀案的起因仅仅是鲁宏刚与胡东走路时偶然发生的碰撞,而那位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刚从欧洲考察回来的徐华与他所帮助的胡东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很深的交情。这样,这场凶杀案的发生其实便缺乏了一种必要的生活依据。仅仅为了表现汉口人的一种火爆与焦躁的性格便随意编造这样明显缺乏内在性格逻辑性的故事,所体现出的其实正是池莉艺术上的不成熟。类似的情形还出现在《惊世之作》、《云破处》等作品中。《惊世之作》写的是男主人公列可立如何费尽心机地谋取陈荣波巨额财产最后露出马脚被捕的故事。按照小说的介绍:“列可立的人生已经经历了39个年头。39年的前半部分,他是一个好孩子,一个好青年,他尊重父母,尊敬老师,学习成绩良好,善于发明创造,给班级做过医疗箱、节约箱,……列可立只是沉默寡言,有一点暗中调皮罢了。39年的后半部分,列可立有过辉煌,他拿到了大学文凭,娶到了漂亮姑娘,当上了厂长兼工程师。他有职有权的时候,不贪污不腐败,不赌不嫖,不欺不诈。他努力工作,乐于助人。”如此看来,列可立便差不多就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完人了。但也就是这位列可立,在中国银行里看到了陈荣波的存款单之后:“刹那间,列可立六神无主,头昏眼花,他的灵魂深处发生了激烈的爆炸。”于是列可立就萌生了不可抑止的犯罪念头,就走上了一条万劫不复的不归路。在这篇小说中,列可立性格之前后判若两人当然降低了人物的可信度,但陈荣波最后摇身一变为国际刑警的设计却使这个本来就不合情理的故事更加浪漫传奇化了。在池莉的小说中,《小姐你早》是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