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波一波地来了,从2006年的下半年开始,重大的考试一场接着一场。高考考卷由全英高考委员会出卷子、阅卷与判分。分数出来它会同时向学生本人,学生所在中学,以及该学生所选择的五所大学一共七个地方,发出成绩通知。然后大学向学生发出录取通知。最后的决定权在学生自己手里。学生应在有意录取自己的几所大学里,决定一所大学。与课堂考试同时进行的大学面试也拉开了帷幕。
面试是学生与他所选择的大学之间的见面,是面对面的选择与磨合,也是录取的第一步。学校要向自己有意录取的学生,展示学校的优势,同时也对该生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摸底。学生会被带领参观学校,在食堂免费进餐,在学校免费住宿,然后再与教授见面交谈,而牛津还多一场笔试。
牛津面试的时间来得最早,早在2006年11月,亦池就收到了来自牛津的面试通知,而她这个专业报考牛津的十几名同学,也就是她一个人收到了牛津的通知。亦池告诉我这个消息的时候再次和我开玩笑,说是:初步满足了我妈妈的虚荣心吧?
我只有打哈哈了。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我已经完全被孩子说服。亦池最终是否选择牛津?或者牛津最后是否选择亦池?在我这里,已经都不是问题了。我只是希望亦池最终能够如愿以偿地进入她觉得最适合她自己的大学。而牛津,作为老牌顶尖大学,如果将来是它放走了我的孩子,我坚信那将是牛津的损失,而不是我们的损失!世界上没有什么最好的学校,只有最好的学生!
在一场场紧张的考试间隙,我的孩子,背着她的书包,拉着她的小旅行箱,车马舟楫,首先奔赴牛津面试。那是2006年12月5、6和7号,她将在牛津享受三天的免费居住和进餐。由于丝毫没有心理负担,亦池一到宿舍放下行李,就抱起相机,跑到拍摄《哈里?波特》的教学楼去乱拍一气。
第一天的笔试,亦池这个专业的30个学生来自于世界各国,只有亦池一个中国人,笔试时间只有一节课,题量极大,当亦池起身交卷的时候,恰好铃声响起,全班也就只有她一个人是主动交卷,其他都是被动交卷。学生奔出教室门外,纷纷跑过来追问亦池:“你真的做完了?你真的做完了?”
我的孩子开心地告诉我,说:“妈妈,我好牛啊!这些外国孩子也好天真啊,你比他们强,他们当时就很服气。他们追问我的时候,好佩服我的样子啊,简直可爱极了。”
面试中,亦池感觉到不对劲。一男一女教授进行面试。其中男教授突然说了一句话,亦池完全不懂,孩子懵了。
教授便改用英语问:“你是中国人吗?”
亦池答:“是的。”
教授问:“你会中文吗?”
亦池忽然明白了教授刚才说了一句她听不懂的话,原来是中文。亦池说:“我当然会中文。”亦池解释说:“而且我的中文很好。除了三门主课之外,我还备考了一门外语,那就是中文,现在成绩已经出来,我的成绩是A。”
教授说:“那么我刚才说的中文你怎么不懂?”
亦池,我的孩子,缺乏语言技巧,只知道直截了当地回答大实话:“因为你的中文很不好。”
旁边那位女教授显然不高兴了。尽管她的表情稍纵即逝,亦池还是觉察到了。亦池在电话中的声音让我知道了她的懊恼。亦池认为她根本无意冒犯教授,仅仅只是直率而已,并且一问一答之间又是那么紧张刻不容缓实话就脱口而出了。妈妈,我的孩子说:他的中文实在是很差,突然间你完全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我相信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并非无礼,年轻人无意的直率的确很容易被当作冒犯,我们无法知道每一个成年人是否都有博大和宽容的胸怀,牛津的教授同样也是凡夫俗子——我和亦池在电话里聊着,我得宽慰我的孩子。后面的面试接踵而来,亦池还是必须保持轻松愉快和饱满的情绪。不过我也提醒她:这是一个经验和教训,这说明表述方式以及语气是多么重要,这就是课堂之外的人生功课了,需要更多的修炼。不过已经发生的事情就算过去了。没有关系的,大不了咱们不上牛津呗。这一次,我公然用自己的观点鼓励和支持了我的孩子,我把心里想过的狠话说了出来,我说:“牛津作为老牌顶尖大学,如果将来是它放走了你,那将是牛津的损失!”
2007年2月7号,亦池赴伦敦大学面试。2月14号,赴巴斯大学面试。3月7号赴华威大学面试。亦池选择的五所大学中只有一所大学不进行面试。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