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太多材料,太多有关的现象与话题,有关在20世纪飞速成长的电脑倒成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题目。脑子里一片茫然,面对的电脑屏幕也宁静无声,比操作者冷静,更富于理性。前些天一个同事给我装上了一个屏幕保护软件,所以当我发呆太久,电脑就会自动给出颇具幽默感的画面,让人似乎感到它富于人情味的一面了。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至少枯燥的写作又显得有趣起来了。
在科幻小说中,电脑是个几乎无处不在的存在,一种我们无法忽略的存在。有时,它是一个冷血的角色,不动声色便嘲笑了人类一切情感范畴的冲动与表现(比如,在奥威尔的《1984》里);有时,它可能是一个野心家丧心病狂时手中一个随心所欲的工具;当然,更多的时候,它可能就是一件为了加强科学氛围而出现的道具。
同时,科幻作家们不得不承认,可能是计算机技术发展过于迅疾,在所有关涉到科技的领域里,只有计算机领域,没有留给科幻太大的空间。这和宇航,和基因技术等等对于科幻的意义大不一样。有一则未经证实的趣闻说,比尔·盖茨访问日本时,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便对他说,你剥夺了我阅读科幻小说的乐趣。
当然,我们不能说,科幻作家没有预见到过这种可以计算的机器。但可以肯定地说,科幻作家没能料到电脑业迅猛发展,到达今天这种在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造成了“计算不再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这种局面。
更重要的是,电脑完全改变了我们对计算这个语词的理解,计算不再是数字们的相互的游戏,不再是一种数量的变化,不再是公式在纸面上诗行一样的延伸与构建。过去,虽然我们也很抽象地知道,数学可以包容这个世界的一切,甚至是哲学,但这种感觉确实过于抽象,普通人因而很难产生具体的感觉。但到电脑出现,我们却真正地感到了,在面前这个屏幕下面的机箱里,在那些芯片,那些集成电路版中间,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可以用计算来表达的。更有甚者,许多这个世界上从未有过的东西,都可以用计算来建立,在数字化的空间里赋予其形式与灵魂。
当然,这是我们所不熟悉的另外一种叫做二进制的计算。这种计算是飞速穿梭的电流在冲撞,许多电子元件在一个密集的空间里,以比巫术还难以理喻的方式开启,在关闭。这种计算就是比特在回旋。
如果把二进制作为计算机最初的起源,我们就必须再回去两三个世纪。说起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他生于1**6年,1661年入莱比锡大学学习。毕业后担任过外交官,宫廷顾问和图书馆长等职
。1672后他开始进行数学研究,与牛顿并称微积分的创造人。
他改进了帕斯卡的加法器,设计制造了一种手摇的演算机。提出了他认为是与中国八卦相吻合的二进制。1679年,莱布尼茨在描述他的这一伟大发明时兴奋地说:“一个人完全能够无中生有。”
对他来说,发现每一个数字都可以用0和1来表示,既是在用来表示所有论点的通用符号体系的设计方面前进了一大步,又是上帝存在的神秘表现。莱布尼茨说:“所有的结合都出自1和0,就像上帝无中生有地制造了万物一样,宇宙的最初本原只有两个,只有上帝和虚无。”
历史上的许多发明者本身往往难以预见自己这个发明的真正意义,莱布尼茨也是一样,他给当时在中国传教的耶稣会士写信说,他的发明有助于使中国人皈依***。作为最早的机械式计算机的发明者,莱布尼茨要是知道他的二进制算术已经电子计算机语言,在20世纪重新获得巨大生命力的话,定会感到巨大的骄傲。我甚至想到,这是否就是一个很好的科幻小说题材。
1938年,法国人库菲格纳尔提出了在计算机中使用二进制算术。与此同时,美国物理学家亚塔纳索夫也想到了在电子计算机上使用二进制。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一个叫毛奇利的科学家。毛奇利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先驱者之一。正是他所在的研究小组为现代的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拿出了最早的方案,这个方案吸取了亚塔纳索夫的想法,从那以后,二进制算术就成了计算机语言。
而人类要进入电脑时代除了算术问题,还需要更切实的技术支持。
这个技术源流也有颇长的渊源。机械式计算机早在17世纪就已经出现。后来又出现了机电式计算机。而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则要更多地依赖于电子技术的发展。比如,早在1834年,英国人巴贝奇便设计了一种程序控制方式计算机的雏形,但限于当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