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尔丰在川边的改土归流,尚称顺利。
康南地方巴塘、里塘改土归流初具成效。而康北的德格和霍尔五土司及明正土司等,还未着手进行。
此时,德格土司家族内部不和,正好给赵尔丰一个插手的机会。
前面讲过,鹿传霖任四川总督,派军进击瞻对藏军得胜后,曾派委员张继处理过德格土司家族内部争夺土司权力而起的纠纷。当时,鹿传霖有意在瞻对和德格实行改土归流,便借机将老土司切麦打比多吉夫妇和两个儿子先解往打箭炉,再后又解往成都软禁。鹿传霖改土归流未成,德格土司一家被释放回本土。官方正史中对此事语焉不详,但地方史料对此过程则有详细描述。
鹿传霖去职后,四川方面裁定,由切麦打比多吉的长子多吉僧格随老土司“襄理政事,如能称职,则准承袭”。不意切麦打比多吉夫妇在归途中相继病逝。经驻藏大臣文海审定,又经成都将军恭寿允准,由多吉僧格代理土司职务,并颁给印信一枚。
多吉僧格性情柔弱,继承土司职后,大权落在了负责协理土司日常事务的大头人手中。
他的同胞兄弟昂翁降白仁青则个性强悍。当年,在其母亲和驻瞻对藏官的支持下,曾经实际控制过土司大权。其父不甘心大权旁落,清军平瞻得胜后才有赴瞻对告状之举。有此前因,昂翁降白仁青对其兄承袭土司职位本就不满,见其
大权旁落,便用武力迫其兄退位。川省派章谷屯委员前往调解无果,多吉僧格被迫交出土司印信,逃往西藏出家为僧。时在1903年。昂翁降白仁青上任后,为摆脱忠于多吉僧格的大头人的控制,另辟官寨居住行使土司权力。1906年正式呈请清廷,准许其正式承袭土司职位。驻瞻对藏官也派出武装进驻德格,支持昂翁降白仁青。
此举激起原多吉僧格手下任事头人的激烈反对。他们派人从西藏迎回多吉僧格,同时组织武装进攻昂翁降白仁青官寨。杀死和驱逐了部分支持昂翁降白仁青的头人,多吉僧格重新执政,并将其弟囚禁。后来,昂翁降白仁青逃走。德格土司属下头人分成两派,各拥一方,相互争战不止。最终,多吉僧格战败逃亡。昂翁降白仁青再次掌握土司大权。
此时,多吉僧格走投无路,眼见在其兄弟相争中,驻瞻对藏官并不站在自己一边,而是明明白白地支持其弟弟,所以失败后便不愿也不敢再到西藏,剩下一条路便是从清廷方面得到支持。于是派亲信南下巴塘,控告其弟反对“天命皇帝”,要求赵尔丰出兵镇压,并情愿交出土司印信,在德格改土归流。
赵尔丰平伏康南后,想在康北地区改土归流,正愁无从着手,德格土司兄弟相争誓不两立,对他而言,正是天赐良机,当即亲率大军分多路自南向北挺进德格,多吉僧格也组织土兵八百余名以为内应。昂
翁降白仁青兵败逃往西藏。
民间传说,昂翁降白仁青先是率败兵逃到青海,经某寺著名**介绍,便和正返回拉萨的十三世**喇嘛一起到了西藏。他和其追随者被噶厦政府安置在那曲地方,并给予四品职衔。
战后多吉僧格“多次要求呈缴印信号纸,自愿辞去土司职务”,赵尔丰求之不得,自然允准。
公元1909年,清廷下旨,授予多吉僧格世袭都司职,保留二品顶戴花翎,每年发给膳银三千两。同时,将多吉僧格迁离德格,安置在巴塘。将巴塘前土司官寨和寨外马场、水磨及菜园数亩和草场一片,归其居住使用。也就是说,改土归流,也不是一味将土司职权剥夺了事,朝廷还是要维持他们较高的地位与生活,地位由有品级的虚衔保证,生活嘛,就是给银子和一定的生活资料。多吉僧格被迁往巴塘后,向赵尔丰兴建的新学堂捐银两千两,充作修建男女学堂的经费。为此,多吉僧格受到清廷褒奖,赏给一品顶戴和“急公好义”匾额一道。德格土司被废,附近一些小土司无力抵抗,也相继缴出印信,纳地改流。赵尔丰便在这片地方设邓柯府、德化州、麻陇州、石渠县、同普县。设置流官之外,又“集百姓议定赋税,改善差徭”。
1***年,赵尔丰接到任命,出任四川总督。他便和其推荐的新任川滇边务大臣一道率兵绕道康北,一路将孔萨、白利、朱倭等土司缴
印归流。
《西康纪事诗本事注》载有赵尔丰改土归流时的文书数件。
著者贺觉非说:“兹录赵在边文件数则于后,藉见改流情形之一斑。”我将此抄录于此,想大家知道所谓“传檄而定”是什么意思。需要说明的是,这是在平巴塘、里塘、德格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