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当我们谈论文学时,我们在谈些什么——阿来文学演讲录 > 默认卷(ZC) 文学观念与文学写作问题

默认卷(ZC) 文学观念与文学写作问题

我今天讲一讲关于文学观念的一些事情。

很多时候大家觉得文学写作是一个技术或技巧的问题,比如文学作品的语言和形式问题等。在座的各位都有较长的写作经历,短则十年五年,长则二十年三十年。但是,在不同的写作经历中,每个人对文学作品的领悟,完成的作品所达到的水准,又是参差不齐的。

原因是什么?仅仅是技术问题?如果是技术问题那其实是个很好解决的问题。但文学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它特别整体特别综合(它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写作达到一定程度后,形式问题、技术问题固然重要;艺术永远需要创新和探索,而文学作品归根结底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形式问题。我们创造不同的文学形式,小说、诗歌、散文还是戏剧,都是在表达我们对社会的观察、对人生的体验、个人对社会生活的判断和看法。所以,文学是内容的问题而不是形式的问题。

大多数时候,我们对文学的理解,特别容易从技术的角度入手去考虑。但是当表达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技术问题成了第二位,甚至第三位。我们所面临的真正问题是,在面对历史、面对当下社会、面对自己的生活体验时,作为一名作家要通过这些内容表达什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尤其是有些地方的人,他们的文学有自己的表达传统。比如内地的汉族作家,他们面对的现实几千年以前就被不断书写,已经形成比较熟悉的路径。但是,真正面对甘孜、阿坝今天的社会现实时,会发现在中国过去的文学经验里,对其是缺乏书写和表达的。这一缺乏表达和书写的现象,用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一部小说的名字来概括叫作“未开垦的处女地”。所以之前出“康巴作家群”书系并让我作序的时候,我在序中说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在一个没有用现代文学手段书写过的地方开始书写和表达的时候,就面临一个问题:我们很难有直接的经验可以沿用。有的人借助别人的经验,但是这个经验表达的是别人的生活经验。比如《红楼梦》所表达的是一个离我们很远的生活,如何将其中的创作经验转变为我们可以使用的,这其实是有困难的,是需要我们做很多努力的。对于创新性的工作,简单的模仿是很难达成的(是行不通的)。比如美国作家福克纳,他写美国南方的乡村生活(对美国南方乡村生活书写很成功),但那毕竟是美国的乡村生活,和我们的不同。它有自己的文化符号——宗教背景,并且是新教。这和藏传佛教文化背景截然不同。所以美国乡村的组织方式,和我们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不能照搬美国乡村的组织方式)。

我在“康巴作家群”书系序里面说到,写人是基于几种关系的。第一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首先是生产方式组成的关系,族群的关系。美国也是一个不同民族混合在一起的社会,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也是这样。但是他们的相处状态又和我们的截然不同,我们又该怎样来转移这种语言、表达这种经验?这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这种书写经验的建立,需要我们比别的地方的作家付出更多的劳动和思考。而就付出更多劳动和思考的唯一路径而言,只读文学作品大概是不够的,还要对这个世界上很多新兴学科达到的前沿思想、标准有所了解。比如想写宗教方面的文章,全世界有对具体宗教的研究,也有对于普遍性宗教的研究。既有对宗教教义内部本身的研究,也有对不同宗教之间关系的研究。而且宗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藏传佛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从最早的七世纪、八世纪、九世纪发展到今天,它的面貌本身也有巨大的变化。但我们是否对这种变化有足够的认知和研究?作家需要的不是信不信仰宗教的问题,而是需要以最先进的社会学观点来看待这些事情和思想现象。我们生活在多民族生活的地带,也需要新的认识。

有关于对民族关系的最新表达,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之间的交流、冲突,冲突、交流,是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怎么看待这种事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一个朴素的、简单的、与任何老百姓一样的个人做一些简单的情感式的反应,高兴或者不高兴,对某种现状的理解或者不理解;但是当我们写作时,只做一般老百姓的普通反应是不可以的,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掌握思想武器。民族关系问题、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归于今天全世界最重要的问题之林。

每天打开电视,看到大量的新闻、大量的冲突都是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族群之间的问题。当然全世界有很多人在研究这种问题。但是我们看到很多的文学表达,还是基于一个普通人的立场和简单的反应。如果文学只是做和身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