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背倚那根木头。
木头光滑而洁白,散发秋阳淡淡的温暖。木头上满布细若游丝的裂纹,像被日曝雨淋经年的人兽骨头,闪着象牙般的光泽。木头令人心醉神迷。它横躺在潮湿的泥地上整整三十年而没有腐烂,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眼下,它斑驳粗砺的紫色厚皮已经剥落,松脂气息也已散发殆尽。蒸腾而起的只是夜雨淡泊无色的味道。和村口那架锈迹斑驳的拖拉机一样,像露在时光之水上的两块石头。时光像水一样悠然流走,它们却仍从原来的地方露出来,供人们想回到记忆深处时赖以踏足,它们通体散发着水的味道、风的味道和时间的味道。在它们本身味道彻底消失的那一刻,就成为圣物。
我在木头上坐下来,从烟盒里抖出一支烟递到父亲面前。父亲揪掉过滤嘴,才把烟叼在嘴上,我把甲烷气打火机伸过去。
他说:“我不喜欢化学味道。”划着火柴把烟点燃,深吸一口,“国民党飞机给土匪空投的烟就是这个味儿,我们捡了些抽了。”
“雪茄味道。”我说。
“那阵我们脱下马靴,一排人坐在草地上,汗湿的布袜子晒了一长溜,抽的就是这种味道的烟,那时,我就想,我死了就是色尔古村的人,不死我是不会回到这个村子了,我觉得只是在一个阳光强烈的中午,骑马穿过这个昏昏欲睡的村子,只有攥在手里的卡宾枪才是实实在在的,其他都像梦一样。”
我说:“哦。”
父亲吃力地吭哧一笑,说:“其实都是当时那种烟味的缘故。你现在常抽这种烟?”
“我妻子就给我买这一种。平常商店卖的烟中,就这种价钱贵一点。”
“你不觉得你是这个村子里生的吧,抽这种烟的时候?”
在城里的时候,我觉得我和这个村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前年,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呆呆地看着输液瓶中的生理盐水一滴滴从胶管中淅沥而下,我嗅到自己周身散发着家乡潮湿的森林黑土中生长的荨麻与水芹菜气息。我以为我已处在弥留之际,所以我才对妻子说:“死后代我看看父亲去。我是不孝的儿子。”结果我没有死,两年后,我回到村子,主要还是因为嘎洛死了。现在,我感到我和这片土地、这个村子格格不入,我重新体会到少年时代的种种感触。
“我说你不该回来。你们六姊妹只有你才算得上是若巴家族的后代。你的弟弟妹妹都是道地的种庄稼的人了。”
父亲起身又说:“你转转,看这村子是不是原先的村子。许多人死了,嘎洛也死了。”他转过一道墙角,不见了,只剩下墙上一片白花花的阳光和墙角那面浓重的阴影。
剩下我,和被我视为圣物的老木头,不会抽芽的终将腐朽的老木头在空旷的村中小广场中间。
这根木头是一九五五年我们村成立高级社时伐下的,为了更换村中小广场上已经破旧的鼓架。四条汉子伸出八只手臂把一根根沉重的木头竖立起来。这四条汉子是当过土匪的祁廷忠、贫协主席长手保仑、后因现反罪坐牢的巴尔丹以及从部队护送战友遗物回村的我父亲雍宗。四根新伐的杉木在八只青筋毕露的大手的扶持之下,一头落进深深的土坑,一头指向漠漠的长空。嘎洛,手拎油漆罐的村小老师章明玉和那头将用于衅鼓的公牛大睁双眼立在近处,再后才是村里的乡亲。后来成为我老师的彩芹那时还是孩子,她看着那头公牛对欢乐的人群大睁着好看的双眼,她绕着公牛硕大的头颅旋转,被牛眼中奇妙的景象所吸引,为公牛的健壮与愤怒而感到十分兴奋。她还怯怯地伸出手,触摸一下公牛那暗红而温热的耳根,发出一声恐惧的尖叫。公牛发出悲怆的长鸣。
公牛的血不能用来衅鼓,章明玉老师对当上社长的流落红军嘎洛说那是迷信,但那头公牛依然被宰杀了。能够想象:它的一只角刺入泥地,割断的喉管上血沫越堆越高,每一个气泡都有一个鲜红的太阳闪耀。公牛被剥皮,被肢解。同时,新制的牛皮鼓涂上了艳红的油漆,立上了鼓架。公牛的腿骨刮削干净了,蒙上块红布制成鼓槌。公牛的头、蹄、肚肠以及切成碎块的骨肉分别投放进三口巨大的铜锅,在滚沸的汤中翻滚。牛消失了活鲜鲜的腥臊气息,变成葱、辣椒、野生的水芹菜和芫荽的味道,变成人们口中涎水的味道。只剩下一堆灰烬和一堆骨头,也被国家收购,被钢铁的机械碾轧成粉末,喂养地里的庄稼。物质不灭定律无情而自在地旋转。
眼下,那只鼓架早已经倾塌腐朽了,只有这根骨头一样惨白而光洁的木头继续存在。蓝空如洗。鼓架腐朽的木桩成为蚁巢,散发着略带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