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大雨中那唯一的涓滴 > 默认卷(ZC) 52

默认卷(ZC) 52

——话说海因莱因兼说约翰·坎贝尔

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是美国科幻小说史上一个群星闪烁的时代,名家名作层出不穷。科幻杂志在经坎贝尔等一批能敏锐感觉到大众阅读趣味变化,而且眼光长远的出版家推动下,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这个时期因此被称为美国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

阿西莫夫甚至给这个时期定出了一个明确的起止时间:1938年到1950年。

1938年约翰·坎贝尔放弃自己的写作,去做了《惊奇故事》杂志主编。在此之前,他与E.E.史密斯在太空史诗的创作上齐名,并以唐·A.斯图尔特做笔名发表了一些更具艺术性的短篇小说。坎贝尔作为一个杰出的出版家,成功地通过自己培养起来的一代作家,给了科幻小说一种新的定义,他所主编的科幻杂志引导了黄金时代一批作家与一批读者。可以说,坎贝尔以自己的思想与独特的工作塑造了《惊奇故事》,《惊奇故事》又造就了一代成功的作家,这些作家又主宰了那个时代成千上万读者的信仰与想象。

从文学史的眼光看,任何一个繁荣时代,除了居于主流位置那些已经被公众全盘接受甚至受到崇拜的作家会构成一个庞大的群体,更会有许多富有潜力的新人崭露头角,他们的作品为这个繁荣时代增加了丰富的和声,同时,也预示了一些新的可能与变化。这些人,这些作品往往预示着一种转折时期的到来。凡尔纳、威尔斯和阿西莫夫等都不由自主地在科幻文学史上充任了这样的角色。如果说,凡尔纳的出现更大程度是出于自身的才情发挥,而威尔斯的出世,使科幻作家和雨果·根斯巴克的科幻杂志已经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局面。当世界上的第一本科幻小说杂志于1926年出版创刊号时,威尔斯的名字就赫然出现在封面上。这样,科幻作家与科幻杂志相互成就的局面开始出现了。

黄金时代开始后,这种局面又有了新的发展。坎贝尔作为一个对科幻小说有着自己独特理解的出版家,更是培养了整整一批卓有建树的新锐科幻作家。而阿西莫夫和这里向大家推荐的海因莱因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和科幻评论家冈恩先生就说:“第一批科幻作家产生于通俗小说家的行列,这些作家为各种类型的杂志写各种各样的科幻小说……第二批科幻作家是完全由科幻杂志培养起来的,他们在科幻杂志的鼓舞与教育下,一心一意献身于科幻创作……第三代科幻作家则野心勃勃,想成为新的阿西莫夫或海因莱因。”

我们之所以承认他们的杰出,除了他们在这个时代保持了一种鹤立鸡群般的姿态,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他们的作品,已经出现了影响科幻小说进入另一种阶段与状态的先声。

说到这些人,我会透过盛名笼罩下的光辉,想起他们劳作时的姿态。在我想象中,他们就像杰克·威廉森笔下那些小行星带上孤独的采矿工。因为从本质意义上讲,创作也是一种劳动,一种孤独的寻宝者一般的劳动。这当然是指创作活动本身而言。只有他们的这种劳作成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他们身上才会笼罩上那迷人的灵光。

作家走向读者,走向社会,最终必须通过一个中介:杂志或书籍的出版。在这一点上,即或是在美国这样科幻发达的国家,也曾存在过出版界对成长时期的科幻文学缺乏认同,对这一新兴的文学样式视而不见的状况。最后,是出版业界之外的人涉足出版界、兴办专门的科幻杂志才改变了这种局面。

世界上第一份科幻杂志创办者雨果·根斯巴克是一个电气工程师,正是他所创办的杂志,在1928年的创刊号上,推出了现在被视为大师级人物的威尔斯。之后,一些科幻杂志相继创刊,此起彼伏,到现在,除了专门的研究人员和老资格的科幻迷,恐怕人们已经很难记起这些科幻杂志与杂志背后的出版家和编辑人员。但作为一个编辑人员,这些杂志与人物,却能引起本人更深的探究兴趣。因为论述一个时代的文学风尚,探究某种文学流派和某个成功作家大行其道的原因,出版与编辑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资深的科幻迷,大多都会知道坎贝尔怎样启发阿西莫夫写了其成名作《日暮》。其实,这在坎贝尔的编辑生涯中,并不是一个孤独的例证。提到这一点,我们还得从海因莱因的生平说起。

罗伯特·海因莱因,1907年出生于密苏里州的巴特勒。1929年从海军学院毕业,成绩在全部二百四十三名毕业生中名列第二十名,这种位置也许正是一种可上可下状况的最好说明。毕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